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媒先锋 >> 正文

【展传媒风采 树传媒先锋】洪子波:影像定格瞬间美 爱心传递正能量
发布人:田超  发布日期:2013-04-18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他来自美丽的江西,带着理想,带着单反去寻找镜头下的美丽。他的摄影作品不仅有着对秀丽的风景展现,更多的是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关注。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9级摄影专业学生洪子波。曾担任校摄影爱好者协会会长,芜湖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入学三年来,洪子波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用镜头关注社会,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多次在国家级摄影杂志上发表获奖。2011年多幅作品代表芜湖摄影家协会在数字央视频道展现芜湖摄影水平。2011年5月为第三届腾龙杯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志愿者,并获“公益活动志愿者”荣誉称号。2011年9月参加国际平遥摄影展,《古城》、《光影平遥》等作品入围。2012年他的作品《秋晨之梦》获“最美中国奖”,《古镇印象》获第七届江西青年摄影展二等奖。

逐梦飞翔   

     他出生于一个农村户口的家庭,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富裕,但他学习成绩优异,以全省第二名的校考成绩进入了安徽师范大学摄影专业,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摄影艺术!当有人问他选择摄影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他说:“真正走上了这条路,考上了这所大学时,还有什么能值得我放弃的呢?”为了得到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他曾经卖过小百货、送过外卖、发过传单……在亲戚们的帮助下购置了一台普通的单反数码相机,没有昂贵的相机,只有一个勤于学习和自强不屈的洪子波。为了能上学,为了应对每年昂贵的外出采风费,他经常做一些兼职,帮淘宝店拍样品、给单位部门拍宣传照片、给旅游公司拍摄照片等等。在这一点一滴中,他带着梦想不断积累着,沉淀着。“为了能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我积极参加相关比赛,组织活动。平时除了上课,就去图书馆,周末带着相机去拍照。不懂的向老师和有经验的摄影师学习,广交摄友,努力参加有关摄影的比赛。”洪子波说。

出类拔萃

    从大二开始,洪子波就开始不断地发表刊登杂志作品,2011年两次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高端级别的《大众摄影》杂志上发表风景作品《徽墙上的秋天记忆》、诗歌与摄影巧妙结合的作品《宏村寻梦》。《人体畅想曲》在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中获奖,服务“腾龙杯”第三届大学摄影大赛的宣传并获“公益志愿者”荣誉称号,安徽师范大学在全国500多所高校中排12位。受《大众摄影》的推荐他成了民政部主办的《乡镇论坛》杂志的撰稿摄影师,作品也陆续发表。2011年9月他参加国际平遥摄影展,《古城》、《光影平遥》等作品入围,今年他的作品《老汉》、《强生》等也先后发表在《摄影世界》上。
    2011年他担任了第20届摄影爱好者协会会长,在任会长期间社团荣获全校“优秀社团”称号,组织的“发现美,展现美 ”活动入选了2011年度社团精品活动。“洪子波学长担任会长期间,工作十分认真,务实,他办的许多活动都很成功。他个人也非常优秀,作品发表的很多,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很平易近人,经常帮助我们解答摄影上的疑问。”提起前任会长时,现任摄协会长10摄影的左泽川滔滔不绝的说道。

胸有大爱

     2012年4月9日,安师大花津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格外热闹,因为这一天是洪子波举办以“希望”为主题的个人校园摄影展的日子。本次展览精选了他大学三年来的摄影作品50余幅,展览持续了四天。出生于农村的洪子波一直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11年寒假他深入农村留守儿童中,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教育。“我的作品义卖的钱将捐献我的母校三源小学,捐献于我镜头里的留守儿童,里面的镜头依稀有着我童年的记忆,他们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洪子波说。他之所以将这次会展取名为“希望”是希望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留守儿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帮助他们。
    “抱着鲜橙多空瓶子的男孩,刚刚出生就被遗弃的孩子……这些照片带给我的震撼很大,那些孩子们一双双单纯的眼睛充满了对生活、对知识的渴望。”11摄影的刘苏回忆起那次摄影展时说道。
    “他的作品从内容上讲所涵盖的面非常广,喜欢拍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他有一种大爱的精神,喜欢将目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上,比如留守儿童。无论是风景拍摄还是人物摄影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人性美。从形式上讲,他的拍摄角度、构图和光学应用等技巧的运用都很娴熟,能突出表现主题。”左泽川对洪子波的作品这样评价道。
    “用手中的镜头记录时代!这就是我的个人梦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不断的努力,用镜头证明我的坚强和自信。”这现在依然是洪子波的坚持。(文/传媒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朱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