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大学时,我不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不想虚度这四年的光阴。”朱子钰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学生干部、文化义工、公益达人、创业先锋……她用六种角色诠释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而这六重身份,更是六种责任,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鞭策着她的动力,匆匆数年,不虚此行。
向上向善的思想“风向标”
思想工作,用行动引领。大学期间,朱子钰始终用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第一个进入党课班,第一个参加培训,第一个成功入党,并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期党课班组织委员,她用三年时间的长度,以勤勉和踏实为代价,换取了光荣的入党“合格证书”。
学生工作,用态度建设。作为2013级文管班班长,她永远忙碌在班级各类活动的“台前幕后”,操最大的心、守最后的线、出更多的力、做最小的事,带领着班级从点滴的成果出发,走到校“十佳班级体”、“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单位”的崭新位置。
积蓄能量的知识“汲取人”
知识积累,用虔诚汲取。从未停止过的对于卓越的追求,让朱子钰在的念头下不断进步。连续两年,她坚持认真接受课堂知识,努力钻研专业技能,专业课成绩平均分高达93分,综合测评排名年级第一,并连续获校一等奖学金、“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成功申报了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培育计划。
作为新媒体研究协会会长,她建立了新传学生会首个新媒体部,院会微信公众号长居师大“琅琊榜”榜首,WCI指数全校第一。由她发起并成功举办的芜湖市首届高校新媒体交流峰会,是首个学生带头研究新媒体新媒体发展的交流研讨会,在芜湖甚至全省,都走在了前列。
管理服务的学生“大骨头”
作为院学生会主席,她连续两年服务、统筹学院的双迎晚会工作。2015年,她带领团队创下院双迎晚会阅读量240万的记录,当晚登上全国热搜榜第八名。为服务学院学生,她以院会新媒体为平台,截至目前,累计获得一千万关注,传递着线上的正能量。她说:“学生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彼此的闹钟、拐杖、发条,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各个部门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把学生会建设的更好。”她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收获的除却能力,更是感情。
这些学生工作活动,先后受到光明网、凤凰网等国家媒体报道20余次,安徽青年网、安徽文化网等省市级媒体报道40余次。
责任担当的文化“传承人”
传承文化,用双脚丈量。2015年母亲节,她与班级同学一起,用21天的时间成功引进并独立运作话剧《早安,妈妈》,开创了安徽省商业校园话剧演出的先河。
2015年暑假,她采访了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的传承人,快九十岁的老人仍然奔波于高腔的传承,开办岳西高腔学校,尽力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可能会后继无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和九十岁的高腔老艺人一样,虽然他一直致力于传承,但真正感兴趣想要学习的人很少很少,保护做的不够,这门古老的技艺就会面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难处境让她倍感难过。利用暑假时间,朱子钰与同学一起行走4000公里,采访了20位非遗大师,走进18家博物馆,致力于安徽特色资源保护数据库的建设。
热心公益的志愿“服务者”
公益服务,用青春砥砺。三年时间过去,她将大学七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徽商博物馆的志愿讲解上,累计讲解100余次,共计432小时,在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各国的上万游客面前解读传播徽文化。
除此之外,她连续两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支教儿童,探望老兵,并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同时,她还参与了爱心中转站组织工作,组织爱心传递20余次。截至目前,累计志愿服务1100余人次。
创新创业的青春“追梦人”
青春追梦,用实践浇灌。三年来,朱子钰获得院“创青春”创业比赛一等奖等院校级奖项共计101次,获得“华亿杯”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优胜奖等省市级奖项3项。
她主持了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走出校门,在全国高等院校旅游项目策划大赛中,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并获大赛最佳创意奖。在创业的过程中,她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但她一直在发挥着专业的力量,展示着文管人的才干,用满满的收获,装饰着她在师大度过的四年青春。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她正准备将精力放在考研上,利用更多时间为自己充电,支撑自己在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到时,这并不简单的六种角色,会变成拼凑她大学生活最重要的碎片,留给她最耀眼的过往,和最坚定的初衷。(文/学生会宣传部 赵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