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媒先锋 >> 正文

【“新传先锋”风采录】丁洁苒:全能校媒人,提笔为青春
发布人:郁悦  发布日期:2015-04-24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三年校媒人,是她身上最重要的标签。这个意义非凡的平台是她执手新闻的梦田,也是她研习传媒的阵地。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的丁洁苒,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她是既在采写资讯的第一线挥洒才情,又作为团队的组织者运筹帷幄。

和“校媒”共赴一场美丽的约会

    进入新闻学专业没多久,记者这个行业就在丁洁苒眼中沾染上自己独特的魅力。她开始热情地投入到对采、写、编能力的锻炼当中,凭借着勤劳踏实,她的笔尖心智不断成熟,直到成长为大学生记者团的第六届团长。

    丁洁苒先后参与过三届校运会和两届新传迎新晚会的策划、组织,并作为记者团负责人采访、报道了“十佳十周年”与“师生热议两会”等一系列活动。2014年校运会期间,她带领学生记者分赴新、老校区,立足校园网、校报与新媒体平台,打造出一场全媒体下的校运盛会,获得好评无数,并受南都网采访。致力于打造精品校园新闻的她,为传扬师大正能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校媒的路上,丁洁苒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记者、优秀学生编辑,连续两年受邀赴合肥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2012年,作为新浪校园的实习生,丁洁苒开展了“新浪微博-爱地球-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安师大站的活动,因效果显著,被列为全国高校典型案例。2014年,她被评选为安徽省“高校校园十佳记者”,多个作品获得消息类、通讯类好新闻一、二、三等奖。三年的寒来暑往,她以采访者的姿态砥砺奋进,以记录者的身份低调前行。

以梦为马,“笔耕不辍”趁年华

    写多少文字才可能笔底生花,阅多少人事才担得起心宽气自华。丁洁苒带着浸润过新闻理念的眼睛深入观察生活,时常奔走在采写资讯的第一线,通过报道我校《环科学院:八连发“学霸寝室”是怎样炼成的?》、《胡好远老师:精心培育学生的“园艺师”》等校园典型,她在“第二课堂”提升了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

    在2013年“中国湖泊休闲节”中,她全程报道“单车上的东钱湖”,并撰写《骑在山水间,品味慢生活》一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三年来,其稿件、照片先后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安徽青年报》、《大江晚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并被新华网、网易新闻、凤凰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个主流网站转载。除此之外,丁洁苒采访过中科院院士韩斌、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和,著名画家方力均、韦艺和,奥运会体操冠军邓琳琳、作家张嘉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人物,与优秀先锋的坦诚对话也是独属于她的一处知识仓库。

    实习则是催生她不断完善自我的又一途径,丁洁苒曾实习于团安徽省委宣传部,立足新媒体,策划专题“安徽好人”,先后撰写文案近万字,制作海报数百幅。同时,紧随全媒体融合的背景,她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微信编辑,总计撰写了近十篇稿件,终实现了在多平台多媒介的综合发展。

用生命的厚重触摸新闻

    变革中的社会需要青年视角,而丁洁苒总是积极用思考丈量社会的一员。2014年5月,她前往宁海参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的徐霞客路线申遗活动与随后的校媒论坛。同年十一月,从海内外近300家高校的六百余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丁洁苒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位当选“年度企业社会责任观察员”的大学生。

    校媒人的身份,让她有机会用双脚丈量土地,生命的厚度也铺开来呈现在她的眼前。2014年夏天,她与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二十所高校的学生记者一同前往大庆、长庆、青海油田和西部石油管道公司,与一线油气工人同吃同住,并作为华北、西北地区之外唯一入选的学生记者,因这一期间的良好表现获得随行老师赞赏,相关摄影作品也刊登于《中国青年报》。这是一次特殊的采写之旅,从小生活在南方水乡的姑娘,第一次闯进孤烟落日的黄土高原。在苍茫厚重的北方,在封闭性极高的工地,从年轻工人描述石油梦想时铮铮的话语里,她收获了生活送予她未知的惊喜,也志愿将属于新闻的路走得更加坚定。  

    在丁洁苒心中,“自由第一,谦逊为上,敬畏无价”,校媒带给她的,是对于记者行业的深怀敬畏、不忘初心。怀着一颗再坦率不过的心,丁洁苒在校媒的道路上踏歌前行,而时光荏苒,青春正当年。(文/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