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传媒先锋 >> 正文

【展传媒风采 树传媒先锋】冯李华:争做校园宣传喉舌 打造精品校园新闻
发布人:田超  发布日期:2013-04-16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冯李华是2010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班级,他是组织委员,在学校,他是校报编辑部负责人和校大学生记者团的副团长。大学三年来,从班级到学校,他兢兢业业,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参加各类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工作,不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得到了各方面的完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用逐渐丰满的羽翼一步步向传媒先锋迈进。

梦幻校媒之旅  校园记者在路上

    自2010年加入校大学生记者团以来,冯李华积极投身于校园新闻的采访宣传活动当中。他始终围绕“校园媒体,服务师生”的中心思想,及时传递校园信息。
    两年多来,他在工作上深入到了全校各部门、各学院以找寻新闻线索,并且明确树立了“创新策划抓专题,深度挖掘推典型”的思路。作为校报编辑部负责人,他组织策划报道了安徽师范大学2011、2012年迎新活动、第40、41届校田径运动会和“东南11省(市、区)重点师大宣传和学生工作协作会议 ”等众多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还先后采访了政法学院原党委书记陈孔祥、院长张奇才以及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胡靖等多个学院的党政主要领导,深度宣传了各学院的发展状况,全面展示了各学院的独特魅力。在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校园“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他的作品《情牵巴蜀山区 五载爱心支教》获通讯类二等奖,图片新闻《小报纸 大世界》获摄影类三等奖。
    此外,冯李华还立足记者团、安青报省大学生通讯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这三个平台,对内规范校园新闻,对外拓展宣传阵地。2011年和2012年,他代表记者团应省教育厅、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之邀,出席了第8、第9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同时他个人也成为了百度校园推广大使。
    2012年,冯李华还担任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系刊《新苑》编辑部主编一职。组织出版了第15、16、17期《新苑》杂志;同年十月,他参与到了传媒学院“传媒电视台”处女作“校运直通车”节目的策划、制作、宣传工作当中,并撰文《传媒电视台诞生记》,在大江晚报通版发表。
    三年校园媒体之路,虽是面带倦容,但他觉得这是他在校媒之旅中必经的风雨,而风雨过后,便是彩虹。

专业素质展现  争做优秀新闻人

     经过了大学几年的历练,冯李华获得了各方面的锻炼,也收获了不少的经验。但是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子,他依旧告诉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年来,他积极投身于新闻业务实践,先后在新华社、人民网、《安徽青年报》等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主流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幅),并有幸被央视新闻频道聘为校园通讯员,参与了2011年12月22日9时整点新闻节目制作。2011年寒假,他有幸在《江淮晨报》参加实习,在实习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新闻思路,提升自己的记者素养。
    除了重视实践,冯李华对新闻学术也颇有兴趣,2012年由他撰写的《电视公益慈善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项目论文成功入选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他的睿智与勤勉得到了众人的肯定,新闻系主任马梅教授曾这样形容冯李华:“笔端含有深情、激情与力道,是可造之才。”

 多彩社会实践  走进基层做贡献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冯李华始终认为“基层,永远是新闻的富矿;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2011年,在赴皖南“提升传媒素养,振兴文化产业”志愿服务团的实践活动中,他将社会实践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赶赴绩溪县寻访了革命老战士,并随同支教,制作了“活着的丰碑”专题图册和视频,获得了2011年高校好新闻奖一等奖。在2012年赴合肥“喜迎十八大 传媒先锋行”志愿服务中,他开展了“安徽好人”专题采访,连续八天对八位道德模范进行了采访,完成了两百段录像、近千张照片,将感动化作深情的文字。
    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新华社通稿刊发了由他撰写的长篇通讯——《党旗下引领下的赤子情怀》,被近百家媒体转载;人民网刊发了他的作品《安徽师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弘扬核心价值观》;芜湖市《大江晚报》也通版刊发了由他撰写的《情笃小井庄 “传媒先锋”在行动》。
    人生的栈道上,有多少东西可以永存,而他说文字从来都充满生命力,不死不灭。梦幻校媒之旅之于他无疑是最好的一段时光。未来,他将继续用文字记录岁月的变迁,用镜头定格感动的瞬间。他说自己是个赶路人,更是个追梦人。(文/宣传部  方彭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