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传先锋在路上】“和气小白菜”深入田间调研善厚镇白茶、稻米产业
发布人: 编辑:张超 预审:吴青山 发布日期:2021-07-17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为深入了解和县特色农业,挖掘当地特色生产模式,7月15日,“和气小白菜”部分队员在善厚镇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军的带领下走近当地特色农业带头人,走向田间地头。

上午8:30,“和气小白菜”小分队来到和县善厚镇万缘白茶种植基地。沿着曲折的山路一路向上而行,连绵不尽的山岚环绕之下的便是白茶基地。据了解,和县农委将其列为“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进行了重点扶持。

白茶园主王兴家接受了采访。据王兴家介绍,一片成品茶的制作要经过采摘、精选、摊青、杀青、理条、烘干等多道程序。目前清明前烘烤出炉的白茶精品可以卖到一千元以上的高价,真正是“以克论价”。从一座荒山到交通便利、设备齐全的白茶基地,从纯手工粗加工到引进先进技术完成流程化生产……每一点滴的变化都离不开王兴家辛勤劳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据悉,白茶园通过入股、土地流转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常年可带动贫困户务工7人,高峰时带动贫困户30余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做点好事。”在提到帮扶贫困户时,王兴家这样说道。白茶园帮助解决了当地众多贫困户就业问题,让许多贫困家庭就此摆脱贫困帽。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目前茶园的主要困境。市场销售渠道受限、节水喷灌设施尚未完善、资金短缺。茶园的主要销售渠道主要为亲朋好友代销和周边县镇销售,销售范围小、销量不高。销量提不上去,资金短缺一时间也就难以解决。采访结束后,王兴家表示希望得到政府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他坚信走过一段泥泞路之后必然会看到一条康庄大道。

告别白茶园,在陈军的带领下,“和气小白菜”小分队来到了和县善厚朱荒圩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该农场稻米生产、加工及包装的设备基本到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加工,形成了稻米综合服务工厂,厂房内陈设着各种大型设备以及已经包装完成的稻米产品。

紧接着同团队一行步行来到田地间进行实地考察。朱礼亮回忆到他们曾经多次去周边县城以及江苏等地学习当地先进生产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及先进机器。在成片绿油油的稻田里是一种新型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稻虾连作,即一方水田养虾与种植稻谷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增加农业收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与养殖与种植的良性互动。当地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以滁河沿岸朱荒圩片区为主、辐射村内12个自然村的种养板块,带动376户农户参与,覆盖农田面积3408亩,年产无公害小龙虾250余吨、优质水稻1500余吨。产出稻虾连作的农田,在生长和管理过程中杜绝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肥料,彰显了无公害、无污染,低碳环保这一特色。

在采访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稻米生产加工虽然规模大,但稻米尚未形成品牌销路难以打开导致产能过剩,厂房里有很多众多大型打米机器能够加工三千万斤稻米,而现在却因需求不够实际上只加工七十万斤。“万元村产业振兴必须实现品牌化、市场化。品牌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朱礼亮始终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探索着。

在万元村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和气小白菜”小分队看到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万元村的先行者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用勤劳的双手和务实的实干精神为万元村的人民开辟了一条特色道路,打响了产业转型的第一枪。同时,他们也初步掌握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创新模式、基本现状以及目前的主要发展困境。(文/魏子怡、郎敏 图/范丽萍、李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