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潘建强:龙门“守山人”
发布人:张雁  发布日期:2019-07-19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从宁国出发驱车40公里,再经过一条蜿蜒的盘山路,就到达了龙门村。这条路是龙门村党委书记潘建强每周的必经之路。周一上山,周五下山,原本住在宁国市区的潘建强每周如此来回奔波成了他做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里的常态。

      潘建强从小在龙门村长大。1990年高中毕业走出深山远赴东北参军入伍。2008年转业回到地方在宁国市人社局工作任科长,结束了与家人两地分居的常态。走出深山到城市生活是多少山里人的梦想,政府工作、生活富足、一家人团圆美满,看起来他和龙门村的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直到2018年,当时仙霞镇党委书记潘智胜同志在“两回一选”改革试点名单中找到了潘建强。“当时找到我的时候也是挺矛盾的,又想回来做点事但又怕自己做不好。”潘建强回忆道。不仅仅是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家人对于他回村工作的想法也是持反对态度。但是在一番思考后,潘建强最终还是答应了回村。选举过程很顺利,几乎是全票当选。自此他和龙门村的故事也就这样又拉开了序幕。

脚踏实地守初心

      “最开始开展工作时老百姓不理解,甚至是有些人总以为我想回来,肯定是想自己图点啥,是抱着这种想法,带着这种有色的眼光来看我.”回想起最初工作时的情形,潘建强说道。

      鉴于这种情况,在上任之初,潘建强并没有大力开展改革,而是先解决现有的问题,打消村民们的怀疑。“慢慢的我们把这个事情搞起来,搞好了大家话老百姓的话他也能够慢慢理解支持。后头的事我想肯定会好一些。”潘建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 的。

      到任后的一个多月,他经常主动找联村领导谈心,听取镇里对村发展的设想;走遍了每一个村民组,走村串户去了解村民的各种情况、倾听村民的真实想法;利用周一上班的机会,帮助村民们运送物品。在日常工作上,潘建强也及时深入各组山核桃林地现场,处理历史遗留的山核桃纠纷。这些都为潘建强积攒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龙门村的道路一直都是龙门村的一个制约发展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安全隐患。潘建强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在村委会选举结束的第二天,潘建强带着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把全村的公路走了一遍,及时组织人员对高龙公路进行了全面清理;把路上的塌方、倒坎等地方一一统计,召开两委会和村民协商会议,确定了维修方案后上报到镇里,在得到镇里派来专业人员指导后,及时公开招标,展开道路维修工作。

      由于村子里人口分散,一直采用按地区划分村民组来管理的。在村子的发展过程中,潘建强也在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发展,一同致富。“我就经常跟他们举个例子说,村委会就相当于是爹娘一样,每个村民组就相当于是儿子,我一个村的话是有14个村民组,就有14个儿子。我有钱了,我的话要想的是我这14个儿子,我至少不说一碗水端平,我要大约也得端个瓶,我不能说把这钱全给这一个儿子,剩下13个儿子,他是不是就有意见。”

      随着工作一步一步的的做的努力村民们也看眼里。“现在这一年工作下来,村民们的这些顾虑基本上都消失了。”潘建强说道。

锐意改革守发展

       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工作的开展也就有了突破口。在最初上任的上任几个月时间里,潘建强摸清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在走访农户、实地调研和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潘建强也渐渐的找到了村子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未来发展路线。

在此基础上,潘建强开始向已成功的村落学习,积极推行三变改革的政策。“把整个村民组所有的土地然后都入股到一个公司里来成立公司。由公司化的经营来替代我们原来这个个人农户这个零散的经验。这样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经验。甚至是在招商引资上都能够克服很多因为分产到户造成的招商引资困难的这方面的问题。” 

      设想很美好,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全村人口试一千零九十一人,长年在家的只有不到三百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超过二百人。村民年龄普遍较大很难接受新内容和新思想,也容易对改革本身产生误会。针对这种现象,潘建强非常耐心,针对每一户甚至是每一个人都反复的去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解决和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把把村民们的想法纳入到公司的集体考量中来。“帮助他们成立公司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把涉及点的问题就解决点的问题,涉及到面的问题就统一解决面的问题,不断的通过打消他心中的顾虑,克服他心中的障碍,最后真正的做到整个村民组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今年三月份开始,大岭头村土地整合完毕,正式展开试点进行改革,推选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开始一步一步的组建公司。“他有这个想法,把当地这个环境面貌改变一下。沟通了以后我们想如果是能改变当地环境也是好事,所以我们也支持他。”总经理杨其山说道。

两山理念守成效

      龙门村全村平均海拔799米,是宁国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高,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工业缺失。经济收入主要以山核桃、竹笋等林业作物为主。生态环境优异,植被覆盖率极高。全村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除了公路和少部分民房剩下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植被覆盖。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有的高山环境所造成的瀑布群和云海等景观。而这些都得益于独特的地势优势以及多年来的生态保护与治理。

      在村子进行改革和产业发展时,潘建强也结合了本村在生态环境独有的优势。在政策上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方面,尽量的宣传和推广在思想工作上做文章。在景点开发上,重点开发濒危景点包括宁国八大景之一的关岭天池。“应该这么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大家也都看到了确实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经济是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差。习近平总书记现在提出的两山理念,实际上从现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包括像我们村皖南唐古拉路线和到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能看得出来他们现在缺的是好山好水。”

      在村子的招商引资中,潘建强也格外生态的保护。在最初与企业洽谈项目时,有过自来水厂和漂流的项目找到潘建强,但是潘建强都一一回绝了。“对我们环境造成影响,这样的企业我们一般不接。这一年多来跟我说漂流的人可能的话太多太多。但是我们村一直保持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严重破坏生态的企业是不赞成进入我们区域的。”

      “好山好水好健康比经济更重要,比经济更有发展的潜力,单纯的是发展经济没有好环境,那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村也得益于这些年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好。也是从这一点上我看到我感觉我们村还是大有希望的。”潘建强笑着说道。

      这一年中,在潘建强的带领下,龙门村锐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三变改革建立公司上,今年八月手续获批后,公司就可以正式成立。潘建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革实现全村富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富一个人,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共同的富裕起来,通过旅游也是对我们这个农产品一种销售的代言。应该说旅游好起来了,产品就畅销了,就是不做旅游服务,专门做农产品销售,他的日子也会好起来。当然我们在搞旅游的过程中,始终以保护环境优先的,环境不好旅游搞的再活那也叫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被问及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时,潘建强这样告诉记者。“梦想和现实可能还会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个人表个态,至少在我在任期间,如果说同志们需要我干一任,我就干第二任我可以继续干第二任,在我工作的期间,我肯定在村两委是全心全意的,以发展为牵引,以保护生态为核心,把这个我们争取把经济搞上去,环境美起来,让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增强,让外来的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甚至是流连忘返。”(文/张文睿  图/张文文 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