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胡时德:途经波澜,行终护林
发布人:张超  发布日期:2019-07-18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蜿蜒的环山公路胡时德每天都要走两遍,从山脚到山顶有6公里的路程,这片800平方米的树林都是胡时德的看护范围。胡时德上山走到路途的一半就会在转弯处一棵弯曲延展的树旁休息一会,站在这块突出的土地上眺望一会儿远处的景色。胡时德喜欢吃茶,随身会携带一杯茶,累了就停下来歇歇脚吃吃茶。如今已经62岁的胡时德,再次回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应该会有一种别样体悟。

        作为兄长的责任

      胡时德的家中有八口人,一个人只有一两分地,粮食根本不够吃。13岁那年胡时德就离开了家出去找活计。做了半年学徒,胡时德就出师了,能够自己独立做活养活家里人。作为家中的老大,自己身上的职责也大,他和父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胡时德常年外出打工,常州和上海这两个地方呆的最久。江西省63个县,胡时德跑过59个。那时的他经常全国各地跑生意,做一些小商品买卖。为了维持生计,胡时德还做过销售员、修理工、保安等各种工作,他还要顺带接济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现在两个妹妹已经出嫁,一个弟弟全家出去打工,还有一个弟弟在家做瓦匠。也正是这样,胡时德结婚的年龄比较晚,由于是父母亲包办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不太幸福。

命运挫折下的斗争

      胡时德前妻是湖北人,经过介绍、父母包办婚姻才在一起,但是两人相互不喜欢,结婚两年后就离婚了。前妻留下女儿就离开了,胡时德不得不带着两三岁的女儿外出打工。在外奔波的他经过几年的积累慢慢地有些积蓄。好景不长的是,胡时德被查出脑肿瘤,那年他才40岁,紧接着的手术花费了家中大部分积蓄。由于年龄的增长,胡时德在外面越来越难以找到适宜的工作,加上自己身体的疾病,胡时德决定归乡。上了年纪的胡时德回县城找了一份当保安的工作。做了几年之后,胡时德被更年轻的员工替代。作为常年在异乡漂泊的人回到原来的家乡又一次成为“异乡人”。年近50岁的胡时德回到自己的老家宿松县北浴乡的迎宾村,家里的房子因为暴雨和洪水被冲垮,这一次胡时德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的胡时德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山中下大雨、发洪水期间,政府发放了简易折叠床,村里第一书记童劲松晚上给胡时德送了棉被。由于没有地方住,胡时德没办法只能在政府食堂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小棚睡在里面,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胡时德不想做一个等靠要的人,主动提出想要找一份目前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做护林员,这一做就是14年。在胡时德看来,“别人都有别人的难处,别人的工作也不好做,能自力更生就自力更生,不麻烦别人。”“不能总是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不能为了自己坑了别人。”他通过劳动获得每年5000元的工资,加上贫困补助、光伏发电分红等一年能有近一万元的收入,日常吃饭问题得以解决。

守护树林,尊崇信仰

      胡时德的工作主要从10月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胡时德需要在管辖的片区居住,吃和住都在山脚下的一间平房内,里面设施简单而齐全。每天的工作就是按时定点播放喇叭: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夜间关注是否有车辆上山,防止有人来偷伐树木。平时也需要注意是否有人在山上抽烟,看到有人抽烟就要叮嘱对方抽完烟一定要灭火,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此种种都是胡时德工作需要注意的细节,护林员的工作看起来似乎轻松,实际上一个疏忽可能就是护林员的失职。如今这片区的土路已修成水泥路,胡时德感觉压力更大了,因为路好了偷树就更加方便了,需要注意和提防的地方就变多了。“答应去做护林员就要做好,负起责任。”胡时德恪守着这句话,在这个岗位上做了14年头,除了下雨天,胡时德每天要走12公里的山路守护着这片树林。完成每日的任务不仅是硬性要求,也是遵循内心的信仰,守护树林的同时也是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今的胡时德已经年老了,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不敢有过多的构想,但是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也许等再老一些的时候,胡时德就要卸任了,把重担交给下一位,胡时德还是可以在家附近做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用胡时德的话来说就是过一天是一天,过好当下,不惧未来。(文/王思远 图/刘方成 韩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