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透过查济,探寻中国写生第一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发布人:张雁  发布日期:2019-07-16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查济,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是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为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素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写生第一村的美称。

      上千年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查济同中国大部分乡村一样,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查济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始进行旅游开发等一系列活动,长达二十年的旅游开发,查济原本的农耕经济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与查济相似的古村落,例如附近的厚岸村和观阳村,大多以农耕经济和个体经济为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代表着中国农村的普遍现状,而在查济,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这个皖南小村落的经济开始变得多元化。

传统经济的适应之旅

      街边的竹编制品店里,阿婆正拿着樟树条编制着蒲扇,墙角随处可见的竹制品都是由阿婆一手编制而成,在与她交谈时,发现子女都在外务工,为了充实生活和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她在自家大厅摆上平时制作的竹制品,开起了手工艺店,游客们往往对这种手工艺品感兴趣,在旺季的时候能卖出个好价钱,用来补贴家用。街角那家小吃店的夫妇是为了孩子从陕西回到查济,旅游旺季的时候开店卖小食,淡季的时候便回到附近家中的田里耕种,周而复始三四年,见证着查济的变化。

      这座小镇似乎看不见几个年轻人,大多是中年人和老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还守在这个村落,但查济并不是是实际意义上的空心村,这个皖南小村落因为旅游的开发,催动着这个小村落里面的原住民开始开商铺,卖手工品,许溪边开起了一家家工艺品店,查济人在寻找商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原本的农耕业,旅游旺季开店铺,淡季耕种,传统的农耕经济在旅游商机的催动下有了很大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又保持着传统经济的特征。 

 传统经济的蜕变之旅

      酒香不怕巷子深,查济本地的特产米酒格外勾人心弦,年轻夫妻俩瞅准旅游商机,在河岸开了一家米酒店,打着自家酿造的名头,推出品尝服务,店里面的游客络绎不绝。商业街门口那有一家奶茶店,店主是查济本地人,以前是开烧烤店的,后来看准了中华写生第一村的名号,为了抓住前来写生学生这个商机,专门出去学习奶茶制作的方法。

      查济的发展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收费到消费带动经济发展,这让查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个体经济和农耕经济在伴随着查济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变化着,这些传统手工业开始逐渐走向市场,迎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并且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近些年,查济的旅游业有了飞速发展,个体经济和农耕经济也推动着查济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完善。查济商业的发展,是整个中国旅游小镇的。

创新经济的萌芽之旅

      村子深处,有一家文创店,宣纸上写着菜单,简约精致,店中有很多自治的小食和工艺品,大多都是由店主海阔天空想出来的,这似乎与古朴的小镇风格不搭,却又格外融洽。文创店的店主是一对母女,这家才开了半年的店是为了接待来来往往写生的学生,在宁静精致的咖啡厅里面写生,别有一番趣味。

      烟雨朦胧的江南,精致古朴的小村,吸引了一大批画家和学生前来绘画,而商家也抓住商机,开了一批吸引游客的文创店,这种与传统手工品店不太一样的产业,却也与查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下,迎合顾客的需求已经成为商家的共识,这种富含鲜活气息的“新品种”也驻扎进查济,古朴的村落里,也充满鲜活的因子。

      北纬30°的江南水乡,孕育着诗与画。这处曾经被遗忘如今又被拾回的皖南古民居,开始逐渐被知晓,与相似的村落相比,查济的乡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农耕经济和个体经济开始迎合市场需求,新的一批创新型产业也开始萌芽,还有一大批产业正处于转型期。旅游有效地缓解了空心村现象,为农村留住了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也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农村精准脱贫。旅游行业的发展,如同一泉活水,为古老的查济注入生机与活力。(文/司梓楠、图/米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