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报道称"南派三叔入院后首‘现声’,或好转"的消息一时间引起广大朋友们的热切关注。如今,心理疾病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恶化的严重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那么,面对心理疾病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专家提出心理疾病是照见心灵的一面镜子这一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心灵是我们的归宿,在那里,我们可以在地狱中构筑天堂,也可以在天堂中陷入地狱。"近日,专家作了一场名为《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的主题讲座。
年过70的她,从事心理治疗、青年心理咨询的临床工作30余年。退休后的这些年,她觉得自己反而越来越忙了:"非典"期间,5.12汶川大地震,富士康"八连跳",厦门公交车大火等重大事件,她都会受邀前往会诊,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这些年心理咨询火了,缘于我们日渐明白:健康是身与心的健康,寻求心理卫生,为的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专家说,"心理疾病是照见心灵的一面镜子,我们和疾病相对抗,相互观看,像朋友(或敌人)一样相处,了解平时无暇顾及的另一个自己。"
一、高兴不起来也是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而且应该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是身和心的健康。"很多人将健康混同于身体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专家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首先,心理疾病与闹情绪之间界限不分明。很多人认为,高兴不起来、心情郁闷、情绪低落都是人在"闹情绪",和疾病没关系,甚至有的医生也是这样认为的。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情绪难免也会"感冒"。但是,倘若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且这种情绪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持续至少两周,那很可能就是了;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心理也会生病,因为心理疾病确实难以想象。央视名嘴崔永元患上抑郁症之前,曾做过一期关于抑郁症的节目,在节目中,他还质疑世上有这号病么?他没法想象抑郁症是什么样的状态。不久他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才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
再次,误将心理疾病和道德挂起钩来。很多患者被诊断得心理疾病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其实在医学上,心理疾病等于精神疾病,但和神经出问题了的神经病无关;心理不健康,不等于道德败坏或灵魂丑恶的。
那么在生活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专家引用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能力,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求。
二、抑郁症是活在过去,是活在将来
社会转型期,生活压力巨大,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了常见的心理疾病。怎么看待焦虑症、抑郁症呢?专家说:抑郁症是活在过去,焦虑症是活在将来;抑郁症是想死,焦虑是怕死。
具体说来,焦虑症就是什么事儿都担心。想得非常多,而且都是往不好的方面想:万一要是心脏病犯了死了怎么办?万一我工作上出了很大的纰漏怎么办?焦虑症患者有的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因而表现惶恐紧张,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对未来的或在眼前的危险感到担忧,担惊害怕。
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每天情绪低落持续两周时间以上、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且伴有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紊乱、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肠胃道功能紊乱等症状。
如何区别是焦虑情绪还是焦虑症,是情绪不高还是抑郁症呢?专家说,初步的区分方法就是看持续时间长短。不开心、焦虑的情绪人人都有,但这个事情过了以后就过去了,不会受情绪的困扰。
三、寻求他救和自救
专家说,出现了心理疾病要寻求两种解决途径:他救和自救。
他救,即患者积极向心理医生和家人寻求帮助。吕教授提醒说,患者心理敏感,提供治疗的一方尤其要注意讲话艺术,如:多讲"我们",少讲"你",提要求时首先理解对方的感受,就事论事,不要把对其他事情的不满一起说出来,不能说"你这个人一贯如此""你总是这样"……
自救,即患者对自己进行情绪管理,自我调节。专家介绍说,"情绪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在认知上,承认事实,但相信利弊相融、福祸相依,快乐取决于我们自己;同时,积极与人交流,通过良好的表达让情绪有效释放;最后,避免情绪和躯体间的不良循环。
专家解释说,所谓"情绪和躯体间的不良循环",用李敖的一段话来说就是:1、嗝儿了(想不通死了);2、颠儿了(回避问题);3、嘚儿了(躲起来);4、怂了(惊惧、软弱、不反抗、屈服);5、撺儿了(各种冲动行为,如通过服用过量的药物或自伤行为来故意造成自我伤害)。"这些行为不断会加重病情,而会引发新的麻烦,所以是不良循环。"
"通过情绪管理,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弱点。治愈好这些性格的弱点,病愈了,人生境界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专家说。
以上就是有关心理疾病是照见心灵的一面镜子的详细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广大朋友们可以多了解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治心理疾病,从而彻底远离疾病,以及健康幸福的享受美好生活。